2009年12月4至6日,由湖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和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中国汽车工业界联合组织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学术会议(INFATS 2009),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日本、美国、瑞典、新加坡的国外专家和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及知名高校的代表100余人共同就汽车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深入的讨论。
当今世界车辆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已被公认为是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是车辆工程和汽车交通安全相关研究领域要解决的重要科技问题。湖南大学很早就开始关注道路车辆交通安全问题,成立了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车辆交通安全研究中心(VTS)。在“从道路交通事故到更安全的汽车”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钟志华院士和杨济匡教授为首的一批科研人员在深入地交通事故调查分析、损伤生物力学和车辆碰撞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广泛推动相关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此背景下,国际汽车交通安全学术会议(INFATS)每年举行一次,旨在交流和传播与汽车交通安全相关的信息,提供研讨汽车安全问题的平台。
在本次学术会议中,与会代表分别就“车辆耐撞性”、“车辆交通事故及重建”、“损伤生物力学及人体模型”、“乘员安全和约束系统”、“车辆主动安全”、“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保护”、“车辆安全性评价试验技术”等七个方面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深入的研究。
来自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前主席Joseph KANIANTHRA作了题为“在正在变化的世界机动车环境:它的挑战及机遇”的特邀报告,阐述了世界各国的交通事故现状,并通过探讨美国的汽车安全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增加安全带的刚度等措施来提高汽车安全的技术及NCAP的发展趋势。他还指出通过降低车速,增加安全带的使用情况,增加夜间行驶视线及年轻驾驶员的表现等方面作为技术及政策上的解决方式。通过他的报告,我们可以了解汽车安全仍需要新的思考方向,完整的汽车安全技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先进的技术为汽车安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尊重消费者的需求。
来自SAFETEQ,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的Wismans Jac就“先进保护系统”做了特邀报告。在他的报告中,着重强调精神创伤在现代社会的普遍存在性,并且指出通过新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精神创伤问题。他还指出新的损伤标准、新的人体力学模型、新的世界范围承认的损伤假人、新的知识体系提供的智能安全系统等七项通用项目目标。
世界著名的交通事故研究专家、汉诺威医科大学教授Dietmar Otte以GIDAS(德国深入事故调查数据库)基础,详细的介绍了行人、自行车交通事故及在事故中行人、骑自行车者头部与车辆及地面的碰撞情况,表明了在事故研究中头部碰撞反映机理的重要性。
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Remy Willinger教授就“儿童颈部有限元模型的发展和确认”作了精彩的演讲。在他的演讲中,主要介绍了三岁儿童颈部的有限元模型,其模型已经通过了正面、偏置、侧面及后碰撞测试,并且已经应用在实际事故重建中。
来自日本丰田安全系统研究技术中心的蔡毅作了题为“行人事故中人体动态行为和损伤力学有限元模型的研究”的报告。在他的报告中,运用人体有限元模型仿真行人在事故中的表现,并且详细分析了人体的动态反映,并且在他的报告中,着重强调了易受伤部位的损伤研究。
来自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胡经国就作了题为“乘用车后部碰撞安全的初步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研究了乘用车后部碰撞的简易力学模型,从中寻找车型开发时前期布置的理论条件,以及后部碰撞安全结构设计的原则与要点,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某款新车型的开发中。
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李充作了题为“正面碰撞车身加速度与乘员胸部损伤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主要通过对ASW、ESW、TESW三种车身加速度模型的研究,得到TESW模型的仿真度最高,并且通过TESW方波的输入,分析车体和人体胸部间的动态响应特性及参数变化对乘员胸部伤害的影响。
来自名古屋大学的Katsutoshi Nishimoto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基于有限元的人-车碰撞过程中胸部的损伤情况”的报告。在论文中,主要分析了发动机罩外形和一厢车型两种车型的碰撞损伤情况及在碰撞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车型对人体胸部损伤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的形状能够影响胸部碰撞速度,车辆结构的刚度影响胸部的变形模式及其变形量。
来自湖南大学的张超尘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汽车侧碰撞中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多目标优化”的报告。在她的报告中,对LATCH儿童座椅的各参数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儿童乘员在侧面碰撞中易受伤害部位的合成加速度保持在低限值,使得儿童乘员在事故中受到的伤害最小。
通用中国的邓滨女士作了“就城市车辆发展:上海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着重分析了上海市区内交通事故的数据,并进行了各方面的横向对比;来自台湾大叶大学的邓作梁教授作了题为“撞击曲线于车辆抗撞结构设计之应用”的精彩报告;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郭锐同学就“面向车速分析的人车碰撞事故行人运动仿真研究”作了报告,在他的报告中,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事故与摄像机拍摄事故全过程的对比,以验证其仿真的高精度性;来自同济大学的董学勤就“基于能量的卡车后下部防护庄主离地高度”作了深入的研究,在他的研究中,强调卡车防护装置的重要性值得个卡车企业的充分关注;来自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的张茜作了题为“侧面碰撞假人各部位伤害值研究”的报告,在他的报告中所提及的27个实车碰撞实例及其结果分析,对安全气囊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次会议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汽车交通安全的核心技术问题和发展前景。这将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交通事故中对人体的损伤程度产生积极地作用,对我国汽车安全发面的发展及其与世界汽车安全的接轨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