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至4日,由湖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中国汽车工业界联合组织召开,奇瑞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八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学术会议(INFATS 2010),在安徽芜湖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日本、美国、瑞典、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国外专家及学者和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及知名高校的代表100余人共同就汽车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深入的讨论研究。

世界各国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已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害”。近十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量和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交通事故及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急剧增加。二十世纪末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成为汽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之一,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我国将汽车工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支柱产业,并将汽车安全作为重点发展的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安全意识的增强,改进汽车的安全性势在必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是车辆工程和相关研究领域要解决的重要科技问题。

会议准备期间,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摘要112篇,会议组委会共接受其中的85篇,发表82篇,并被ISTP(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收录60篇。
在本次学术会议中,与会代表分别就“车辆耐撞性及碰撞兼容性”、“乘员及弱势道路使用者防护技术”、“道路车辆交通事故”、“碰撞生物力学及人体模型”、“安全性能评价技术及NCAP”、“车辆主动安全”等六个方面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深入的研究。
来自法国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Dominique CESARI做了题为《Safety of busses and coach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ior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es》(《公交车及城际客车的安全性:现状及未来研究的优势》)的精彩演讲。演讲中分析了研究客车安全性的优势所在,并且着重研究了站立乘客、客车约束系统、行人保护等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以后客车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世界著名的交通事故研究专家、汉诺威医科大学教授Otte Dietmar以GIDAS(德国深入事故调查数据库)基础,详细的介绍了在交通事故中刹车减速度对评价损伤程度的影响。报告中指出,如果减速度值能够平均增加15%,则在事故中发生致命伤的比率将减少2%,存在严重损伤的交通事故数也将平均减少1.8%;相反的是,如果减速度值平均减少15%,发生致命损伤的交通事故将增加2.0%,而严重损伤的交通事故将增加7%左右。
来自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东洲做了题为《沿用汽车前结构对前碰的影响》的精彩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在轿车市场不断推陈出新的推动下,很多厂家为了占据先机,不断推出新品,并打上某某品牌一代、二代等旗号。经对比发现,大部分此类的车采用的都是在原车结构不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造型,也有部分车是沿用了原车某些较好部位的结构,其余部分再重新开发设计。不管是结构不动只对造型的更改,还是保留部分较好部位的优化,在成本上都少于完全开发。并且着重针对沿用前结构类新产品的前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来自湖南大学的周熙盛同学做了题为《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汽车纵梁耐撞性优化》的报告,在他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种将均匀试验设计,有限元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的结构优化方法,对国内某车型的纵梁进行耐撞性优化分析;建立设计变量到优化目标的非线性映射,采用遗传算法对建立的映射进行全局巡游,得到纵梁各部分板材厚度的最优组合。
在本次会议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汽车交通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发展前景。这将促进汽车交通安全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对改进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交通事故中对人员的损伤,产生积极地作用,为我国汽车安全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可靠地基础;并为我国汽车安全领域与世界接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